9月11日,《中国城市绿色出行及其碳排放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顺利召开,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受邀出席。
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高级项目主任王志高先生为发布会致开场词,他强调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努力地实施一系列举措以达到脱碳的目标。相较于建筑、工业领域,交通行业特别是出行领域由于涉及人的行为,脱碳尤为困难,未来城市出行碳达峰中和的路径和时间尚不明确。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当下城市的整体出行结构有恶化趋势,部分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已连年下降,因此提倡绿色出行十分必要。另外,因为现阶段缺少针对我国各级城市客运出行情况的分析研究,也缺乏受到广泛认可的统一的方法标准,我国城市出行状况难以量化。本报告力求从方法上探讨定量描述城市出行特征和碳排放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王主任希望报告提供一个广泛探讨城市绿色出行的平台体系,为政府决策者和绿色出行的实践者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和服务。
报告由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智汇绿行科技中心(普通合伙)合作编制,精准评估了城市出行状况和碳排放水平,是“双碳”背景下较为前瞻性的量化核算分析报告。北京智汇绿行科技中心首席科学家何东全博士对报告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报告的核心观点和结论如下:
-我国城市客运绿色出行总体情况良好,绿色出行分担率为70.24%。在研究范围内的所有城市中,整体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为20.77%,慢行为49.47%,小汽车为29.76%。
-小汽车是城市客运出行的碳排放主体,扩大绿色出行比例对节碳意义重大。2018年全国城市客运碳排放总量为3.6亿吨。其中小汽车占88.44%,地铁占6.49%,公交车占5.06%。按能源类型划分,汽油占比为94.73%, 电占比为4.06%,柴油占比为1.12%,天然气占比为0.08%。居民城市客运人均碳排放为0.28吨/年,占人均生活碳排放的26.67%。
城市出行特征与城市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从不发达城市到最发达城市,城市小汽车出行比例(与绿色出行相对,反映出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呈现标准库兹纳特曲线形态。
-城市客运人均碳排放和城市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城市越发达,人均碳排放越高,反映了我国城市仍处于发展阶段,机动化水平总体仍在提升,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到II型大城市依次降低。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的人均碳排放量较高可能与小汽车分担率较高、出行距离较长相关。
-从绿色出行的影响要素来看,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建成公交里程和公交线路密度)和社会经济水平(人均GDP、人均公交车拥有量)。相比之下,慢行出行比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社会人口结构,特别是老年人的比例。
报告建议从以下方面着力,尽快推动绿色出行的发展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优化城市道路网络配置,实现多层次网络融合发展
-优化空间结构,实现高密度集约化 TOD 模式发展
-优化慢行系统,构建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实现多元定制化公交服务
-培养公众绿色出行文化
-抑制小汽车使用强度
-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工具的应用
专家讨论环节,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慢行交通分会秘书长史未名与来自政府智库,科研团体,相关协会和社会团体的专家共同参与了讨论,对报告进行点评并并提出如下观点和建议:
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报告创新性地对我国城市级别的出行数据进行了系统性收集、整理和分析,具有引领性和创新性。
-推进城市客运绿色出行,是交通行业推进结构性减排的重要手段。
-基于城市的绿色出行碳排放核算,为施策精细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通过Maas等需求管理技术和政策,提高绿色出行选择和体验。
-未来需加强对出行数据的系统性收集,为实现城市出行相关目标提供数据支持。
发布会同时进行了记者和专家的互动交流,内容涉及私人化电动车定位,城市空间组织和绿色出行与碳金融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