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巨大的停车位需求,另一方面是乏力的供给。近年来,大城市停车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城市车位比严重倒挂,平均两辆车争抢一个车位。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郭继孚带来了一项关于停车制度改革的提案。他建议,应该发挥市场的应有作用,建立停车位产权、使用权登记制度。同时,调整土地和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明确绿地可复用增设停车设施,降低停车建设成本。
全国城市车位比严重倒挂,平均两辆车争抢一个车位
“近年来,大城市停车问题日益突出,停车乱、停车难成为常态。全国城市车位比严重倒挂,平均两辆车争抢一个车位。停车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有些地方路侧和小区停车失管,造成混乱、拥堵不堪,甚至占用消防通道威胁城市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交通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郭继孚长期关注停车问题,他通过调研发现,尽管各地进行了各种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相比,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停车需消耗巨大的城市空间。一辆轿车停放平均需要20-30平方米土地空间,以每平方米1万元单价计算,一个停车位价格高达几十万元,一个超大城市有几百万辆小汽车,仅停车就是万亿级的市场。
郭继孚发现,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停车位以建筑配建为主,居住小区尤其是较早建设小区配建的停车位大多只有共同产权,居民使用停车位只能租赁,各地普遍存在福利停车。“更多的情况是没有合规的停车位,车辆乱停乱放,处于失管状态,实质上是免费停车。即使是土地紧张的一线城市,免费停车比例也大大超过50%。”郭继孚说,以北京为例,2021年北京市通勤出行的免费停车比例高达58.6%,夜间居住区免费停车比例达45.6%。
免费停车导致供给乏力,市场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郭继孚表示,在看似低廉的停车价格背后是政府大量隐性的土地、资金资源投入,而这些资源正是由公众共同买单的。以北京市为例,在用地极其稀缺的当下,通过疏解腾退用地建设停车设施的前期土地成本可高达17万元/平方米,而一个占地30平方米的车位收费价格却仅为300元/月。中心城区数十万个停车位缺口仅靠政府投资建设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充分的市场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问题。
他介绍,现在停车市场的情况是,一方面停车紧张,另一方面却免费停车。
“免费停车的后果是供给乏力,停车位建设举步维艰,公共停车场更是少有人问津,经营难以为继。虽然有巨大的需求,但供给乏力,市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恶性循环。”郭继孚说,世界大城市停车治理历程也表明,停车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让价格起效,使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前提是车位产权化、商品化,停车管理法制化、精细化。
他认为,应以全面市场化停车改革为驱动,激活数十万亿级停车市场。这对于拉动内需,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效控制机动车保有和使用,进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国家出台一揽子停车改革政策,让停车位商品化
在郭继孚看来,停车制度需要一场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改革,他给出了多项建议。首先要加强停车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出台一揽子停车改革政策,全面停止福利停车、杜绝免费停车,让停车位商品化。
同时要建立停车位产权、使用权登记制度。明确共有产权、非共有产权的各类停车设施确权方式与流程,并明确停车位买卖、转让、抵押及更正、注销等相关交易及登记制度,推动停车位产权、使用权流通。
土地供应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土地和城乡规划相关法律,创新公共空间再出让和土地分层出让制度,大力发展空中和地下空间,明确绿地可复用增设停车设施,打破土地供给障碍,降低停车建设成本。
在停车秩序治理上,要提高违法停车成本。提高道路违法停车的处罚上限,赋予各城市更为灵活的处罚权限,严格执法,逐步取缔道路违法停车。智慧赋能,推动停车位信息化和停车管理智能化,提高停车资源使用效率。
来源:新京报 | 记者 裴剑飞